查看原文
其他

社工站建设论坛|湖南“禾计划”:如何从1.0版本进阶到3.0版本

社工君 中国社会工作 2022-08-27

不到两年时间实现全省1940个街镇社工站的全覆盖,这一被称为“禾计划”的项目,是湖南深化基层民政改革、加强民政基层能力建设的创举。“禾计划”聚焦民政主责主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乡镇(街道)设站点、建社工队伍,用专业方法提升基层民政经办能力,整合搭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湖南民政秉承专业化发展方向,逐步探索1.0、2.0、3.0版本的迭代更新,走出了“先有后好”的地方性实践样本。本期圆桌特邀湖南“禾计划”政策设计者、专家学者和一线实务工作者解读其发展路径和模式特色,探讨社工站建设和深化的若干问题。

圆桌主持人:

本刊记者 徐蕴

圆桌嘉宾:

姜波 湖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副处长

王瑞鸿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孙洁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坤元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


主持人

湖南从2018年5月启动“禾计划”,到2019年12月实现194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如此大规模、大力度的推动,动因和“秘籍”是什么?


嘉宾


姜波:




湖南社工站项目能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镇街全覆盖,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党组重视。厅党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政部党组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研究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把社工站项目作为补短板、强弱项、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来部署和推动。二是市县支持。主观上,市县认为这是一项破解长期制约基层民政事业发展瓶颈、提升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的有利举措;客观上,省厅持续回应基层需求,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基层支持,所以市县抓这项工作比较积极主动。三是依法依规。“禾计划”项目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的工作,没有上位文件和现成模式可以照搬照抄,但相关指导性文件是严格依照国务院《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的规定,吸纳、提炼、综合后制定的,在此过程中,还反复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为整个项目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职责明确。湖南建立了“省统筹、市指导、县为主、乡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职责边界,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禾计划”的动因或者说初心就是以社工站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促进社会工作和民政事业的融合发展,打通社会工作和民政服务的“最后一米”,不断提升湖南民政事业的民本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持续推动湖南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湖南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服务是从社会救助开始的,后来扩展到儿童服务、养老服务、城乡社区治理四大核心服务领域。请问湖南民政是如何确定这四大服务领域的?经过近3年的实施,又有哪些突出的服务成效?


嘉宾


姜波:




社工站核心服务领域的选定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集中在民政领域,谁购买,服务谁;二是集中在民政的重点服务群体,社会救助对象、儿童和老年人是各级民政部门的重点服务群体;三是集中在社会工作服务的优势领域,在社区治理等领域,社会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



孙洁:




身为一线社工,我看到了两点变化。首先,民政履职的创新,让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如传统救助工作,大部分是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对于不符合政策条件但存在生活困难的群众,响应能力略显不足。“禾计划”实施后,社工发挥专业作用,积极链接资源,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我们明显感受到,2019年的站点社工手记较多是“如何协助街镇开展工作,澄清底子”,2020年则几乎都是“如何发掘公益慈善力量,创新服务”。这说明,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湖南省基层民政工作整体得到了提升,社工站有了更高的任务和目标。

其次,民生服务的融合,让服务从“一元”变为“多元”。“禾计划”初期,大量一线社工反馈人单力薄,开展专业服务缺乏支持。随着社工站不断从镇街下沉到村社,夯实服务,各职能部门纷纷提出合作意向。就拿长沙市望城区关爱困境儿童的“童伴妈妈”项目来说,因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刚开始只把31名困境儿童列为服务对象。随着项目的推进,统战部、妇联、团委、残联和各企事业单位纷纷报名成为共建单位,项目实施从“一家独唱”变为“众人合唱”。 


主持人

王思斌教授曾说,在不发达地区建设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体系,“先有后好”成为公认的发展路径。请问您如何理解王老师的观点?湖南民政非常谦虚,在多个场合强调“禾计划”目前只做到了1.0版本,要向2.0、3.0版本进阶。请问1.0、2.0、3.0版本的自我定位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嘉宾


姜波:




王思斌老师提出“先有后好”的发展路径,个人认为是非常契合基层实际的,有利于在实践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在服务中提升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在治理中实现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和中国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0、2.0和3.0版本,指的是各地社工站项目在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上存在差异,这是由当地民政事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工作发展水平所决定的。1.0版本主要任务是补充人手不足,厘清情况数据,打造基层民政经办平台;2.0版本是整合民政资源,发展专业服务,打造基层民政服务平台;3.0版本是提升“三社”力量,放眼社会建设,打造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而言,湖南省民政厅要求各地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逐步实现1.0-2.0-3.0的迭代更新。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厅党组的决策要求,深化湖南社工“禾计划”项目2.0版的建设。



王瑞鸿:




“先有后好”是一条基于国内多年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社会工作“摸着石头过河”情景下的灵活应用。

“禾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突破和创新,这个探索过程注定不可能一开始就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在此情形下,基于现实需求,依托专业支持,从有限合理性开始,在实践中不断试错、完善,最终逐步走向真理的彼岸,这其实是几乎所有发现和创新的规律,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察两年多来“禾计划”的实际发展情形,也恰好证明了“先有后好”的正确性。

“禾计划”1.0、2.0、3.0版本的规划本质上也正是“先有后好”的地方性实践样本。从规划内容上来看,1.0版本偏重外向性的行政推动,2.0版本注重从行政化到专业化的过渡演进,3.0版本则注重加强专业性建设,这三个版本描绘出了“禾计划”发展“先有后好”的现实图景。我觉得“禾计划”未来还可以继续提升到4.0版本,这个版本更加注重社会化运作。当然,还有5.0版本也就是品牌化目标在更前方需要努力企达。


主持人

为了实现2.0、3.0版本的进阶,“禾计划”下一步有着怎样的发展思路?


嘉宾


姜波:




从1.0到3.0,是项目必然的发展方向,但也是一个需要各方同频共振、攻坚克难的长期过程。“禾计划”从无到有,得益于参与各方良性交流互动、省本级科学决策强力推动。“禾计划”从有到好,需要加强省市两级的统筹指导,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个层面及时回应基层需求;需要强化县一级的主体责任,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厘清边界、履职到位,强化风险意识,提升监管能力;需要提升承接机构的专业能力,发挥承接机构的主动性、创造性。湖南省民政厅落实厅党组坚持大局意识、需求导向、系统观念、创新思维的要求,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起草新的三年方案、服务标准、负面清单等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专业化方向和规范化要求;通过建立专家联系点、组织优秀案例评审、培养本土督导人才、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督导和绩效评估等措施,持续为基层增能培力;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打造社会工作“1+N”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服务需求与服务力量。


主持人

目前“禾计划”有近4000名社工,其中本土社工占比99%。请问,3年间人才流失率是多少?我们知道,在社会工作并不发达的中部地区,社工专业人才匮乏是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短板。“禾计划”坚持本地化发展思路,这个经验也得到了民政部的肯定。请问湖南在社工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将如何进一步促进本土社工的专业成长?


嘉宾


姜波:




2020年12月,湖南省民政厅对35个县的社工离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3年累计离职率近20%。这其中,有近40%考上了公务员编和事业编,有近20%进入社区或到沿海城市工作,还有部分因生育等原因回归家庭,有40%流入其他行业。

从离职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来看,下一阶段,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支持和鼓励更多年轻的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

一是更加稳定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目前,社工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基本盘子比较稳定的地方,社工机构和一线从业人员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发展预期。二是更加公开公平的服务竞争环境。要逐步完善政府采购流程、绩效评估机制、服务评价标准和从业信用体系,让真正优秀的机构、项目和人才脱颖而出。三是更加多样通畅的职业流动通道。要让优秀资深的社工,既可以纵向在机构内部晋升成为副总干事、总干事,也可以横向在专业方面晋升为督导助理、实习督导、督导,还可以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社区(村)工作人员招考中享受优惠政策。同时,指导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积极开发社工岗位,鼓励招考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基层服务经验的社工人才。



王瑞鸿: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就是流失和流动。流失是负性指称,体现的是异常状态,容易引起焦虑;流动则是中性甚至正向指称,体现的是职业常态。从“禾计划”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应该是正常的职业流动,属于可接受的职业变动范围。

“禾计划”本身的探索性以及面向全省的全面推广,这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导致社工人才应急总量的不足。事实上,人才短缺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是一个信号,表达出了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反过来会进一步刺激高等院校对于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会吸引相关行业社会服务人才朝向社工站回归。根据发达地区社会工作经验,大概8到10年左右会逐渐形成相对平衡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良好生态系统。

从当下的应急人才开发来讲,比较有效的方法首先是政府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大力推动和发展“禾计划”等社会工作的相关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建立清晰的社会工作发展预期;另外,大力推动本土社会工作机构的孵化,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社会工作首先是一种职业,相应地,对于社工的使用也应当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其中,职业愿景以及职业薪酬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社工人才发展动力,加强“禾计划”社工的从业尊严感应该是构建本土社工人才队伍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主持人

“禾计划”的最大价值是什么?“禾计划”目前要突破的最大难题又是什么?


嘉宾


姜波:




“禾计划”最具有独特意义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工作而言,把社会工作具象化,让社会工作回归到最基本的服务对象、回归到镇街乡村,真正成为现有公共福利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对民政工作而言,通过引入、融合、转型,探索一条提升民政干部和民政工作专业化水平的可行路径。

目前“禾计划”需要突破的最大难题是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问题。这个问题既需要各级民政部门提高认识,从资金上、时间上对承接机构和一线站点提升专业能力、开展专业服务给予更多的支持,又需要承接机构和一线社工自我加压,秉持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争取民政部门和服务对象、社会大众的肯定和认可。



王瑞鸿:




我认为,“禾计划”最大的价值在于探索、丰富、完善民政社会工作道路。雷洁琼先生曾说,民政工作就是社会工作。事实上,国内社会工作的缘起、发展乃至开花、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和民政密不可分。“禾计划”的出现和以往不同,除了人才建设、实务拓展以及机构建设之外,更多开始关注民政自身的组织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民政自身的现代性变革,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民政自主创新的“三社联动”本土模式,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委办局乃至群团组织等更多社会力量的联动,从而更深、更广、更科学、更高效地推动社区为本的社会治理创新。民政部门之前所做的突破和探索在这里得到了综合与提升,从而有可能产生出更加明晰、确定、系统的民政社会工作范式。这才是“禾计划”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禾计划”目前在政策制定、组织分工、机构建设、社工招募以及专家聘请等多个方面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假以时日,一定会越做越好。如果说当下面临的最大难题的话,个人觉得确立“禾计划”的合理性、合法性定位最关键,如何进一步推动“禾计划”为主导的社会工作成为地方党政工作的核心任务尤为重要。结合发达地区社会工作的经验,有两个基本建议和判断指标:首先,将“禾计划”为主的社工站建设项目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其次,将购买“禾计划”的资金从社会救助专项资金上升到政府公共财政资金。这样的话,“禾计划”就真正会从民政治理之花茁壮成长为社会治理之花。



孙洁:




“禾计划”最大的价值是为湖南省社会工作行业注入了活水,让政府学会如何用社工、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学会如何成为合格的服务“供应商”,真正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让社工学会脚踏实地,乐于奉献,让困境群众学会自助,面对困难更有勇气和底气。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责编:汪昊

制作:谢霄


往期推荐



为传统民政注入专业新动能——湖南“禾计划”项目成长观察

这个省所有街镇都建社工站!怎么这么牛?!






立即关注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投稿平台:

tg.shehuiwang.cn

今日头条:中国社会工作

抖音:中国社会工作

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